近日,第95期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活动启动,菏泽4人入围,分别是:王华静、闫先红入围助人为乐之星评选;王学文、张燕入围孝老爱亲之星评选。
据悉,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2]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在全省广泛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
“山东好人”候选人每月5日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当月22日结束。网络投票每个IP地址每天限投1次,每次限投4个候选人。结合网上投票和专家评议结果,每周从候选人中推出一名“山东好人之星”,并在网上公布,其他候选人均为当月“山东好人”。
投票方法:市民朋友点击:山东好人之星推荐评选活动,查看菏泽候选人事迹并为他们投票。
王华静:热心公益 无私忘我
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王华静自2014年起,开始投身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定陶区帮帮团、定陶天马救援队等公益组织的活动,帮助鳏寡孤独和困难群体,协助困难群众义务处理突发事件。每年积极参与义务献血、服务高考、服务春运等重大节日和活动。参加志愿服务从不求回报,甘于在工作业余时间服务群众、回报社会。
无私忘我,甘于奉献。她每次参加义务帮扶和救助时,困难群众和孤儿的经历都会触动她的心灵,她都会自己多贴补一些资金或物品给困难群众和孤儿,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会用自己难得的休息时间,用来帮助他人。她的丈夫和孩子经常埋怨她不能抽时间陪家人,但她总会说“帮助别人的价值总是大于自己享受”。多年来,她一直怀着一颗热诚之心帮助困难群众和突发事件的受困人员。自2019年起担任定陶区天马救援队长,她的电话不分白天黑夜的会响起,老人孩子走失、车辆抛锚、失足溺水、突发疾病摔倒等等。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收到突发救援信息,她都会第一时间在救援团队及时转发,并迅速赶往事发地点,帮助处理后续。2018年春天,有一名智力不健全的老人走失,她接到救援信息后焦急万分!亲自带队寻找,硬是在公安天网提供的有限信息下,沿途开车一天一夜,询问了近300多户人家,终于在周边乡镇一个废弃的农用机井屋内找到了她。2018年初冬,定陶西城河夜间发生了一起汽车坠河事件,当时她正在发着高烧,收到队员发来的信息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起身前往参与救援,硬扛着数个小时,把车辆打捞上岸,自己才去往医院打针治疗。
积极乐观,长期坚守,是做公益的志愿者很难保持如初的常态。但王华静把帮助他人当做了一种个人的崇高事业,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总坚守做不平凡的事。面对自己的困难,总会乐观的处理,帮助他人,却是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她从不用自己的事迹作为要各种荣誉的筹码,她坚信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闫先红:奉献爱心 资助贫困生
闫先红,郓城县十八届人大代表、郓州街道闫庄村党支部书记、郓城县聚力志愿者协会会长。他秉承“为政府分忧,为贫困家庭解难,奉献聚力爱心精神”理念,践行“有聚力的地方就有希望”的诺言,积极奉献社会。
用爱心温暖贫困儿童。闫先红2009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5月发起组建郓城聚力志愿者协会。他先后组织募集爱心善款20余万元,其中其个人捐款8万余元。他的影响下,该协会已经有1000多人加入。他积极关注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组织开展为困难群体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他的带动下,协会先后帮扶39户困难家庭的孩子51名,为每个困难家庭送去爱心救助金和生活用品,大大改善了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2017年5月9日,闫先红带领聚力志愿者协会联合县残联及助残创业服务中心和爱心企业,共同举办了“爱心助残,共享和谐社会”的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齐聚一堂,共话和谐,大家捐钱捐物,气氛甚是融洽。闫先红说:“此次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让他们拥有灿烂的明天和美好的未来。希望郓城县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行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帮扶残疾人群。”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爱心传出一份情,成就一个梦。2018年2月10日组织了"青春扶贫,温暖齐鲁"春节慰问活动。当日协会领导带队分别为25户困难家庭送去6111元猪肉、25箱饼干、25箱早餐奶、25箱香油,让这些困难家庭过一个温暖快乐的春节,点燃一困难家庭的希望。2018年2月12日,闫先红组织了"走进随官屯镇敬老院,我与老人送温暖"活动。大家为老人们带去了生活用品与营养品,大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还给老人们手拉手的进行交流谈心,部分爱心人士还为老人表演了舞蹈、戏曲等文艺节目,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非常高兴,纷纷表示感谢!2019年5月3日,闫先红组织会员50余名,在郓州街道闫庄村文化广场隆重集会并捐款捐物,共同去郓州街道吕庄村帮扶慰问两户因病致贫困难户。在会长闫先红的带动下,大家积极捐款捐物,短时间为两户困难家庭捐助爱心款10000元及部分生活用品。2019年9月8日,闫先红带领协会爱心人士走进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看望慰问了陈义举、孔祥振等20家贫困老人家庭。在老人家中他和孤寡老人亲切握手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修理小家电,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闫先红组织参加了“扶贫助残”、“全民健身活动”、“龙舟大赛”、“金晖助老”、“奉献青春,志愿创卫”、“垃圾分类、文明同行”青年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安和谐心愿同,握手行动暖郓城”、《慈善法》公益宣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在郓城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中,闫先红带领聚力志愿者协会的伙伴们深入各街道、社区、背街小巷等地方捡拾垃圾、清理墙壁、电线杆上的各类“牛皮癣”,清洁公共设施,清除卫生死角。对沿街商户不文明经营现象进行劝阻,对行人乱停乱放自行车电动车行为及时加以劝导,引导机动车辆有序停放。
在最近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闫先红继续前行,播种着爱心和希望。
所获荣誉:郓城县优秀志愿者,“垃圾分类、文明同行”先进志愿者,菏泽市人大“后来居上、代表先行”活动优秀代表。
王学文:人间大爱 相伴真情
说起王学文夫妇,最让人敬仰和点赞的是一件默默无闻照顾烈士家属六十一年的感人故事。
王学文的二叔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曹县战役中牺牲的,当时伤心过度的二婶精神失常,改嫁他乡,撇下年仅三岁的堂弟王学项,被憨厚善良的王学文父母收养,从此,王学文就多了个“亲弟弟”。
王学项从小体弱多病,五岁时患了严重的骨结核,由于当时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又没钱医治,继而转化成淋巴结核,尽管王学文父亲天天采集草药熬服,但最终还是落下个终身残疾。
1958年,刚结婚的王学文就和妻子商量着把残疾的堂弟照料过来,减轻父母的压力。恰巧那年夏天王学项又从树上摔伤、感染,刮骨疗伤成了他和妻子的挂心事。等到1971年,听说菏泽医院来了个好医生,王学文夫妇毅然决定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才把王学项的骨结核病治愈。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王学项的骨胳已经严重变型,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
王学文夫妇虽然也有五个孩子需要教育和抚养,但他们一刻没有放弃过对王学项的关爱和陪护,六十年如一日,甘苦与共,风雨同舟。吃喝拉撒、缝补替换、煎药敷疗,事事细微。
2008年,年逾古稀的王学文也患上心肌梗塞,经常打针吃药,孩子们也都为生计在外忙碌,他感觉照顾堂弟有点力不从心,就和村干部联系镇敬老院,可是王学项从小性格孤僻,说什么也不在敬老院生活。为了不让堂弟伤心,不久就把他重新接回家来。
2014年冬天,王学项不小心突然摔倒在院子里,就再也没有起来。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王学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经常让老伴变着法子做堂弟爱吃的饭菜,不管刮风下雨,他和老伴交替照顾王学项的生活起居,换洗衣服、端屎刮尿、理发剃须,就这样一晃又是四年。
“学项他脾气不好,不爱喝稀饭,爱吃菜、不吃淡,学文他两口子从来没烦过,总是乐呵呵的对待他。几个孩子每逢回来都给他二叔捎好吃的,比照顾自己的爹娘都上心。”邻居王爱巧说。
王学文热爱戏曲,喜爱书法,酷爱乐器,一有文化活动他就会积极参加,是仿山镇年龄最大的文艺志愿者。
在王学文的带领下,马王庄村组建了三支秧歌队、两支舞蹈队、一个戏曲班,队员由原来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八十多人。
王学文7岁时,被一位拉坠子老艺人的弦音吸引着迷; 10岁时,开始揣摩手工制造二胡;15岁那年,他拜定陶豫剧团苏德茂老师学二胡;18岁又跟着袁绍亭老师学习琴书。近几年,仿山镇文化生活日益纷呈,他主动参加村级秧歌队、竹马团和仿山镇文化宣传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张燕:孝老爱亲好榜样
张燕,生于1982年9月,是成武县九女集镇鹿楼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公公身患重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她精心侍奉;丈夫不在家,她替其行孝;孩子年少幼稚,她耐心抚养。凭着执着与坚强、勤劳与善良,张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2008年,张燕嫁给了邻村的张涛。她孝顺老人,悉心照料孩子,丈夫在日照某中学教学,夫妻恩爱。他们与老人一起生活,幸福又甜蜜。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12月,公公张爱民准备穿衣下床时,顿感周身无力且手脚麻木,家人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入院后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张爱民仍然四肢无力,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医生嘱咐家属,带老人回家,靠服药、按摩治疗。
“爸爸得过两次脑梗塞,都治疗恢复好了,没想到这次这么严重。”提及公公的病情,张燕的泪水浸湿了眼眶。自此,公公张爱民的生活起居全部需要人照顾,而婆婆高利玲身体不好,行动缓慢,时而头脑发晕;两个大姑姐均嫁到外村;丈夫张涛在外地上班,无暇回家侍奉双亲。她义无反顾地照顾起公公的生活起居。
公公因脑梗塞落下后遗症,不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说不出话来。张燕每天都细心照料,认真观察老人的动作和眼神,变着花样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生怕吃饭呛着,每天给公公喂饭就要花很长时间。
在张燕的照料下,无论什么时候,老人的穿着总是干净整齐,卧室永远整洁舒适。因为老人不能行走,张燕怕公公寂寞,就每天用轮椅推着公公在自家庭院里或大街上散心。喂药、翻身、洗脚、揉背、按摩、做饭……张燕从不嫌脏怕累。
“张燕嫁过来十多年了,从没给俺拌过一次嘴,俺能有这样的儿媳妇真的知足啦!”婆婆感动地说。
趁老人睡觉,张燕挤出时间或忙些家务,或呵护两个在读小学的孩子。为了让丈夫在外地安心工作,她在电话中经常叮嘱丈夫:“家里一切事情有我呢,爸爸的病一定会慢慢好的,你安心工作吧!”
张燕的付出,街坊邻居们也都看在眼里。村民刘秀英说:“张燕是她家里的顶梁柱,像这样的好儿媳,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张燕常说:“我吃点苦没关系,只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她的感人事迹已先后被成武电视台、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