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重要活动最新热词文明聚焦新闻资讯志愿服务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讲文明树新风
道德建设文明播报未成年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荐视频推荐阅读公益广告乡村文明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模范
赵雷、?安东东、颜廷龙……菏泽4人入围3月“山东好人之星”评选,快来投票支持他们!
作者:  来源:山东好人之星
据悉,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2]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在全省广泛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

近日

第108期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活动启动
菏泽4人入围
分别是:
赵雷入围助人为乐之星评选
安东东入围见义勇为之星评选
颜廷龙入围诚实守信之星评选
李伟之入围敬业奉献之星评选
  据悉,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2]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在全省广泛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
  “山东好人”候选人每月5日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当月22日结束。网络投票每个IP地址每天限投1次,每次限投4个候选人。结合网上投票和专家评议结果,每周从候选人中推出一名“山东好人之星”,并在网上公布,其他候选人均为当月“山东好人”。
  投票方法:
  1、市民朋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菏泽候选人事迹并为他们投票。
  2、关注“文明菏泽”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好人评选”——“山东好人之星”,为菏泽候选人投票。
  赵雷: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
  赵雷,女,汉族,大专文化,1969年9月出生,山东巨野县人,1988年参加工作,1996年调入巨野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巨野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宣传科副科长。
  赵雷,巨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普通民警,也是巨野县义工协会的一名志愿者。2021年1月27日,她在济南千佛山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她是巨野县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第1例女性捐献者。
  赵雷热爱公益,从1997年开始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及贫困家庭。1997年,该同志开始赞助第一位失学儿童,也是从那个时间开始,她一直坚持做公益到现在。她从县团委得知有一部分孩子上不起学,需要捐助,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田桥小学的一位小学生,田晴晴,并一直资助她小学毕业,期间经常去看忘她,并给她带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在不断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她渐渐认识到,有些事情不仅仅是单靠金钱所能抚平的,也许一番温情的话语,一次热情的扶助,就能让那些缺少关爱和身处困难的人,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她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力量毕竟微弱,只有让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组织,爱的暖流才会浇开温馨的花朵,栉风沐雨,播撒着爱的火种,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2015年她加入巨野县义工协会,经常参加爱心志愿和无偿献血活动,这些年从未间断。2016年,她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0年7月,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她,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时,赵雷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能救人,我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个人来说并非小事,赵雷的父母对她的这个决定,也是五味杂陈。赵雷说:“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后,第一时间就和父母说了。年迈的父母首先是心疼,但并没有反对,而是告诉我说,你既然选择这样做了,那你就去做,虽然会担心,但他们为我骄傲!”这一次,家人坚定的站在了她的身后。
  家人的支持也给了赵雷莫大的动力,经过一系列配型、体检后,1月22日上午,赵雷从巨野出发,前往济南千佛山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从1月23日开始,赵雷每天都需要注射两次动员剂,一直到27日早晨6时,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上午9时,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经过了4个多小时采集完成。陪着她一起去济南的志愿者马志红说:“真是令人心疼!当时,由于短时间大量钙流失,导致她的手指抽筋都掰不开了,采集期间还注射了四只钙,采集完她的胳膊和腿都是麻木的,恢复了好长时间才能站立行走。”
  赵雷认为,这一行为不仅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也必将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之中,让这种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厚积流光。“公益事业是一辈子的事业,如果哪里需要我去做,我还会义无反顾。只要身体允许,条件允许,我会继续做下去。”赵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在近亲属之间的匹配率是1/4左右,没有血缘关系的匹配率是十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就这样,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将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从此“血脉相连”。
  从97年捐助希望工程,赞助失学儿童,关注社会弱者。2015年加入义工协会,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无偿献血等等。爱心其实就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的人。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各种方式传递爱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也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快乐,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值”。她说:今后,我将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做下去,与众多的星光融会在一起,构筑起一个明亮的爱的天空,她认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公安工作历来是媒体关注和炒作的重点,这块阵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要赢得战场上的胜利,就必须掌握宣传的主动权,因而,在宣传工作中,赵雷同志能够用前瞻性的视角在平凡的公安工作中发现闪光点,积极同广播、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主动联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弘扬了正气、震慑了犯罪、凝聚了警心,振奋了精神,正确引导媒体宣传交警大队,提高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认知度,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立足本地媒体,她还以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公安交警宣传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公安交警宣传工作,积极同菏泽市齐鲁晚报记者联系,将巨野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推向全市、全省。她在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站在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高度不断拼搏,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宣传方式来表现公安民警的精神面貌。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合作上,她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及时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具有坚强的党性修养和高尚的敬业
  安东东:勇跳水库救下落水孩子
  安东东,朱集镇刘楼村人,1988年出生,山东德州技术汽车美容学院毕业,安东东作为朱集镇爱心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
  他常常利用自己的所学,为乡亲免费修车,周围的邻居朋友汽车有问题,都喜欢请安东东来帮忙。安东东帮人修理汽车,总是分文不收,很多人过意不去要付修理费时,他总说只是帮帮小忙,哪能收钱。修汽车时,有时候需要换小零件,他自己购买了就直接帮人家换上,有时候也不会给人家说换零件了,更不让别人再掏钱买。不少人都劝他,挂个牌子开个汽车维修店,一年少说也得挣一两万,但安东东总笑着说:“大家都在一个乡里乡亲,谈钱多生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安东东主动向村支部报备,在路口、村头站岗,劝阻探亲行人,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还会和有不理解的人发生口角,但是他任劳任怨,没有丝毫的情绪。
  时间跨度到4月30日傍晚,在朱集镇刘楼村开来几辆面包车,接着下来一群人,他们有的拿出唢呐,有的拿出锦旗,有的人高呼感谢,一路吹吹打打的进村了。村民们这群人吸引,纷纷跟在队伍后面,看到锦旗上写着的“救命深情,恩德难忘”,大家伙开始议论起来,咱们村是谁做了这样好事?怎么没听说啊。直到他们在安东东家门口听下,大家伙才知道,原来安东东做了这样一件大事。
  那天安东东从终兴光明集水库回家,听到有人喊“有孩子落水了,快救命啊、救命”。安东东定眼一看,有个孩子在水库里挣扎,脑袋已经沉的快看不见了。安东东跳下摩托车,衣服也不脱,一个猛子跳入到水里,游到孩子身边,拉着孩子回到岸边,全程不过五分钟。被救上来的孩子因为喝水太多,肚子鼓的老高,呼吸非常微弱了。安东东赶紧给孩子按压肚子和人工呼吸,孩子咳出来好多水,脸色慢慢也回复了血色,终于哇哇的哭出声来。孩子的父母这时候也赶到了,安东东把孩子递给他的父母,自己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等待孩子父母想起来要感谢这位救命恩人的时候,才发现安东东早已不见踪影。孩子父母通过询问周围的人群,又通过多番打听才得知安东东的住址,专门前来表达感谢之情的,这样就出现了开头敲锣打鼓的的一幕。
  很多人问安东东,你跳下水的那一刻是这么想的?安东东说:自己听到有人呼救,又看到孩子落水并没有想太多,自己会游泳,所以第一时间冲下去救人,我觉得不管是谁,遇到那种情形,都会做出救人的选择。
  颜廷龙: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救助100多名“孤儿”
  一名十四岁的农村少女到一个贫穷的小学代课,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境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这就是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讲述的故事。在郓城,“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也在真实发生。
帮孩子们洗衣服
  今年37岁的颜廷龙,性格直爽、谦逊朴实,是一所武术学校的校长。来颜廷龙学校学习的,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困难家庭的孩子。在他执教的十多年里,总有家长向他表达交不起费用、想要辍学等情况。而他常说的话是“一个都不能少”,“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到达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大的作为”。他向家长和孩子们做出承诺,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带着这份承诺,多年来,他以无私的爱心帮助了许多单亲家庭,陆续救助了100多名孤儿,并帮助这些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才。
  2015年,11岁的吕寻才进入颜廷龙的学校学习,一年后吕寻才的父亲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多,家人无力承担他上学的费用,打算让他辍学。颜廷龙想起“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他主动联系吕寻才的家人,免除孩子的生活费等,生活上管吃管穿,还总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武术学习上悉心培养。吕寻才也是个争气的孩子,2019年,吕寻才在全国第二届青运会上获得了冠军。就这样,颜廷龙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不仅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还悄然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家住郓城的杜宜强,父亲身体残疾,四岁时母亲在事故中去世,家境十分贫困。八岁时,父亲决定将他送到颜廷龙所在的武校。颜廷龙了解到杜宜强的情况,向杜宜强的父亲保证,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培养孩子,让孩子有更大发展。为了让孩子安心在校学习,也为了免除孩子父亲的后顾之忧,颜廷龙与其父亲商量,免除了一切费用,让孩子免费吃住,并为他提供生活衣物。颜廷龙精心培养孩子,从不让孩子有自卑的心理,从不让孩子担心“钱”的问题。后来,杜宜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青海省体工队。
  河南台前的田庆超,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颜廷龙还记得,孩子父亲送庆超到武校时,庆超只有6岁,大冷天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小脸小手冻得通红。庆超父亲把他留在武校就找了个理由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也没有给孩子交过一次费用。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颜廷龙告诉孩子,“孩子,你爸爸给你交了好几年的费用,就是希望你在这儿安心学习、好好练武,你不要辜负爸爸的期望。”每年春节,学校里的孩子陆陆续续被父母接走,庆超没有人来接,这个时候,颜廷龙总会把孩子带到自己家里过年。一次,六一儿童节,庆超告诉校长,想家了,想爸爸了。颜廷龙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驱车带他回家。到家后,却发现大门紧关,锁都生锈了。颜廷龙通过打听,找到了庆超的奶奶。奶奶见到孙子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认出后连连惊叹:“庆超长高了,长胖了,长成大小伙子了!”奶奶通过邻居把庆超家的门打开,院里杂草丛生,已经很久没有住过人了。奶奶十分生气孩子父亲的做法,但又无力抚养庆超,含泪对他说:“孩子,你师父人好,管你吃住,还教你练武,以后你跟着师父好好练。”庆超回答:“奶奶,师父对我很好,我一定跟着师父好好练!”回到武校之后,庆超刻苦练武,变得更加用功。
  越来越多人听说颜廷龙的学校收贫困学生、培养出不少人才,慕名而来的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四五个到现在的一百多个。为了使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孤儿能够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平常孩子一样,颜廷龙特别成立了一个“自强班”,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去培养他们。“自强班”的孩子们也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各项优异成绩。颜廷龙说:“这些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容易受到歧视而不自信,成立‘自强班’,是希望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内心强大的人”。
  颜廷龙说,生活中的悉心照料、提供吃住只能暂缓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只有让孩子成才,才能彻底摆脱父辈贫困的枷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家长们放心,颜廷龙总会向他们保证,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少”是颜廷龙对孩子们做出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多年来,颜廷龙按照承诺的那样,努力践行,一心付出。
  颜廷龙还是一位县政协委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为镇上捐款一万元,为学校附近的村子捐款两千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防疫活动开展。
  李伟之:办实事 解难事 一心为民
  鄄城90后村支书
  办实事 解难事 一心为民
  李伟之,男,1990年出生,中共党员,2017至2018年连续两次获得县级扶贫优秀个人,2020年8月参加鄄城县组织部公开遴选农村党支部书记考试,当选为鄄城县十三庄村党支部书。
  一、加强政治建设,打造过硬队伍
  李伟之来十三庄村之前,村支部书记的位子已经空缺了两年多。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缺少主要支撑,人心不齐是李伟之入村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李伟之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亲自听,当面看,实地查,深入基础调研,详细了解情况。
  他认为只有找到“病根子”,才能开对“药方子”。一是抓住党员关键少数。李伟之上任后首先看望慰问老党员,虚心请教离职老干部如何做好村党支部建设等问题,逐个谈心谈话,加强团结协作,通过真诚质朴的接触,取得村两委干部的信任与支持。二是提升班子政治素养。李伟之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号召“两委”班子成员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进行集体学习,要求新任村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吃透摸懂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清楚准确的向人民群众宣传。在李伟之的带动下,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要做带领群众致富的“引路人。三是明确奋斗目标。“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李伟之要求作为村“两委”干部要充分利用好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李伟之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两委班子,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下一步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全面增加村民收入,全力实现“在全市找坐标,在全县争一流”的目标。
  二、加大整治力度,落实真抓实干
  李伟之深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李伟之把十三庄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事情写在本上,记在心里,结合村庄地区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特色,从街道环境、房屋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风貌要素整治指引,形成具体的整治方案。在召集村民清理门前三堆、垃圾死角过程中,李伟之挽起袖子,和村民一起挥舞着扫帚和铁锹,时常灰头土脸,弄得一身脏。看着变得整洁的街道,村民们开始对李伟之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他自己经常说,“我一直在基层工作,和村民打交道的次数最多,我一定会真心为村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在实际工作中,李伟之敢于直面困难,善于解决困难。村扶贫车间租赁的个人宅基地,由于当时没有正规租赁手续,村民现在需要建房子,收回宅基地。李伟之晓之以理,向村民深刻阐述了扶贫车间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是造福于民的创新之举。李伟之动之以情,推心置腹与村民本人交谈,以一名退役军人的身份与目前正在部队服役的某村民之子交流,彻底打消了对方的顾虑。李伟之还积极采取措施,根据收益视情增加租金,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保障了车间正常运行,带动十三庄村15人顺利就业,每天产生收益2000元左右。
  三、心系全村百姓,彰显为民情怀
  十三庄村70岁以上的共有219位老人,他们家中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李伟之懂得基层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干部,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在上任之时,他就特地摸排清楚了老人们的家庭情况,时刻关注村中的老人,并帮助他们与在外务工的子女联系。2021年伊始,疫情反复,李伟之一边向全村人向全村人宣传疫情动向与国家防疫政策,一边为村里的老人、老党员置办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并亲自送到他们家中。老人们感动不已,“太感谢你们了,平时俺自己都舍不得买这么好的油和面粉,对俺们老百姓真是用心了。”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心中有群众,才能真正打通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凝心聚力,获得群众认可。
  虽然在十三庄村工作时间不长,但是李伟之已然把十三庄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在开展工作时,他常常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去出发解决问题。2021年初,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不少在外地打工的三庄村人都不能回家过年。防控形势下,李伟之挨家挨户统计在外务工人员详细信息,并与他们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当地过年政策”,同时号召村民与留守的老人们建立帮扶小组,时常深入村民家中调研生活情况,并及时对其提供帮助,扫除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温暖了村民们的心房。
责任编辑:刘亚
主题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929184356.jpg
微信图片_2019101614045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705172115.png
QQ截图20171026112134.jpg
光阴里的父爱
QQ截图20140612085344.jpg
主办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菏泽站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鲁ICP备110124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