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重要活动最新热词文明聚焦新闻资讯志愿服务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讲文明树新风
道德建设文明播报未成年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荐视频推荐阅读公益广告乡村文明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文明行动
单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单县通讯站
近年来,菏泽市单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调动群众发挥主体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菏泽市单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调动群众发挥主体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垃圾分类 让群众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起来

  农村垃圾乱堆乱放向来是一大难题,在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群众依靠一只5元“小桶”,解决了垃圾分类大难题。

刘土城村民宣传垃圾分类

  刘土城村位于单县龙王庙镇西3.5公里,是单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也是该县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比较成熟的村庄。近日,记者走进刘土城村,到村民李玉玲家里采访。看到正在做饭的李玉玲随手将菜渣、菜叶、蛋壳丢进贴有“可沤垃圾”字样的小桶里,而一些盛菜的塑料袋等则另外存放。接着,李玉玲将小桶摆放到庭院门口,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则被她扔进街道边的大垃圾桶内。

  刘土城村党支部书记刘洪启告诉记者:“我们把垃圾分为可沤垃圾和不可沤垃圾,可沤垃圾包括农作物根茎叶、剩饭剩菜、菜根菜叶、果皮等,不可沤垃圾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等,很容易区分。”村民在家里将可沤垃圾装到小桶里,放在院门口,村里每天都安排保洁员逐户上门收集,再运送到村里的可沤垃圾集中存放处,自然发酵为有机肥料。不可沤垃圾由村民自行放入街边大桶内,由保洁员分拣后,将剩余的垃圾转运到镇垃圾中转站。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后,剩饭剩菜、菜根菜叶等可沤垃圾都放在了小桶里,大垃圾桶里放的都是塑料瓶、酒瓶等不可沤垃圾,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桶里产生发酵,随意就不会产生异味了。村里按照村民垃圾分类好、中、差,每天进行登记,好的公示栏表扬,分类差的村民参加垃圾分类培训班。

  目前,单县已经在全县502个行政村进行了推广,各村每月可减少垃圾外运总量的80%以上,节省了大量的垃圾转运和处理成本。垃圾分类让群众的手动起来了,心热起来了,集体意识增强了。垃圾分类也成为检验基层干部的一块试金石,“分”出了村级组织战斗力的强与弱。

  乡村夜话 村里的事情商量着办

  鲁西南地区农村群众多年前就有在夜晚聚在一起“拉呱说事”的习惯。如今,在单县,乡村夜话重拾了这一乡土文化传统,由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围绕村内具体事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目前,乡村夜话已在该县22个乡镇推广。

朱庄村群众举办“乡村夜话”

  村民朱昌勇喜欢在乡村夜话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觉得这是乡村自治体制赋予自己的权利。朱庄村的“夜话”,可不是村干部的独角戏,村里大事小情都拿出来说道说道。有一次,村干部郑合强宣布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候选人名单,儿媳许艳荣当即提出意见,“为啥没有我婆婆?”“只要婆婆做得好,都能参选。”郑合强解释说。“我婆婆对我就跟亲娘一样,只要我做啥,她从来都是依着顺着……”许艳荣一口气列出了婆婆“八大好”,直夸得一旁的婆婆张菊梅脸上泛起了红晕,小声说:“别说了,别说了,我都坐不住了!”“咋不说,你就是好,就是好!”许艳荣依然激动不已。

  当即,群众举手表决,推荐张菊梅参选“好婆婆”。一周后,与饺子宴一并举办的表彰大会上,张菊梅被村委会授予2018年度“好婆婆”称号。

  如今,乡村夜话已成为单县当地县乡政府听民声、解民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易于推行且效果良好,不仅成为村“两委”同群众商量大情小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乡村夜话还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

  敬老饺子宴 传承孝善文化架起连心桥

  单县是“中国长寿之乡”,自古就有学善、从善、扬善的传统美德,“孝善文化”源远流长。单县孝善敬老饺子宴以“孝善敬老”为主题,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每月初九举办一次,持续开展。在单县,孝善敬老饺子宴以村为单位举办,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孝善敬老理事会,负责募集、管理、使用资金,承办孝善敬老饺子宴。按照志愿缴纳、家庭为主、子女守首孝、社会互助的原则,面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创业者及爱心人士募集“孝善敬老资金”,设立孝善敬老基金,农历的每月初九中午,推出孝善敬老饺子宴。目前,经过探索和实践,单县孝善敬老饺子宴初步形成了“5+N”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

  “5”,即唱红歌、上党课、讲故事、过生日、谈心愿。“N”,即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运动比赛、健康体检、理发、洗脚、蒸花馍、献寿桃等活动。孝善敬老饺子宴传承了中华几千年来的孝善文化,弘扬了养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搭建起了乡亲乡情的“谈话场”和“聚集地”,在潜移默化中对年轻一代进行了孝老敬老的言传身教。

  在单县高老家乡张武楼村,除了逢年过年,最热闹的便是每月的农历初九,因为在这一天,该村会组织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饺子。县乡包村干部也过来一起为老人包饺子、端饺子、唱红歌、上党课、讲故事,还为老人洗头、洗脚、理发等……如同一个温暖的家庭大聚会。举办一次费用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不少在村的留守妇女和爱心群众都参加义务帮厨。孝善敬老理事会面向社会爱心人士募集善款,设立专门基金,专款专用,同时村里有孝心的致富能人也可自愿承办敬老饺子宴。目前,张武楼村已连续举办了12届饺子宴,村里风气变化很大,婆媳相处更和睦了,邻里关系更友好了。

  2019年重阳节,高老家乡19个村的饺子宴同时开席,多种形式的敬老饺子宴释放出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效果,真正成为了单县乡村的“盛会”,也是当地群众心中的“盛会”。该村95岁的老寿星张德成激动地说:“我们老年人都像过节一样去赶饺子宴。吃饺子时,大伙儿聚在一起拉家常话,吃热乎乎的水饺,心里也是热乎乎的!当年老八路关心咱老百姓的作风又回来啦!”

  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银行 激发群众的正能量行为

  2018年12月15日,全省首家无币值流通的特殊“银行”——“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银行”在单县刘土城村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银行”已印制有10元、50元、100元等不等面值的“钞票”。“银行存款”越多,持有者贡献就越大。对贡献大者,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甚至包括其家庭、子女,在就业、升学、晋级等各项评定时作优先考虑。这些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向心力、凝聚力。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相当于给每个村民建立一个“行为银行”,村民正能量的行为都可以得到文明实践钞票奖励,从而让“好人不吃亏”变成现实。

表彰村里的“文明富豪”

  “银行”成立后,刘土城村各项工作得以迅速、有效地推开。街长杨金义手里有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比如哪家扫了街、垃圾分类做得好等等,检查后,他就在他的小本子上记录一笔。记录之后,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做的文明义务劳动获得相应的文明钞票,面值从10分到50分、100分不等。村里根据每户获得的“文明实践钞票”的多少,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季度评选“红旗文明实践户”,年底表彰“文明富豪”。推出这项制度后,村里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天村民们便早早起床,自发来到马路上清扫街面,这样的景象每天在刘土城村上演。

新时代文明实践钞票

  文明实践钞票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有效抓手,激励村民人人争做好人、好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乡村治理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质的变化。

  “财政有限,民力无限,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推进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实践中,单县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使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走上了自主、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单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磊说。

责任编辑:王佳
主题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929184356.jpg
微信图片_2019101614045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705172115.png
QQ截图20171026112134.jpg
光阴里的父爱
QQ截图20140612085344.jpg
主办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菏泽站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鲁ICP备110124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