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重要活动最新热词文明聚焦新闻资讯志愿服务文明创建道德模范文明实践
道德建设文明播报未成年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荐视频推荐阅读公益广告乡村文明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聚焦
作者:  来源: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03-04 10:48:47

图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对全会《决议》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

  中国文明网开设有声书专栏,对全书109个问题进行连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

如何理解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决议》指出,“党把握解决台湾问题大局,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关注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支持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949年以来,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建立基本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分隔对立,存在着政治分歧,但双方均长期坚持一个基本立场,那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没有分割。“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确立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共同认知,由此明确了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进行平等协商。确立这一核心,使两岸可以暂时搁置难以解决的分歧,构建彼此最基本的互信,进而打开交往与对话的大门。“九二共识”达成以后的实践表明,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就可以展开平等协商,取得丰硕成果,造福两岸同胞;否定“九二共识”,不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协商就难以进行,台海和平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已有的协商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无论台湾政治情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党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交往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之所以能够达成,关键在于双方做到了求坚持一个中国之同,存双方政治分歧之异。求同存异体现了彼此包容、灵活务实、相互尊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平等协商中,需要考虑对方的关切,照顾彼此的需求,允许各自保留意见。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努力寻求认知的共同点,妥善处理好分歧点,就可以找到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九二共识”的精髓所在,也是两岸协商的一条基本经验。“九二共识”的达成以及两岸协商的实践表明,在两岸固有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复杂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务实搁置争议,善于求同存异,进而积极聚同化异,就能在不断增进共识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和化解分歧,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

  第三,“九二共识”的意义在于构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达成,直接促成了1993年4月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并推动后续协商取得进展,为两岸建立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6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是在相互致函重新确认“九二共识”之后,才得以恢复中断近10年的协商,进而相继签署多项协议和达成多项共识,解决了诸多事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升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九二共识”已经发展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明确宣示双方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2008年5月之后,两岸双方再度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之所以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取得重大进展的首要关键。两岸同胞从两岸关系曲折发展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意义,从共同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中越来越直接地感受到“九二共识”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图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

责任编辑:黄亚敏
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菏泽站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鲁ICP备110124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