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郓城县唐塔办事处红庙村村民侯兰贵简陋的小院里,在蒙蒙细雨中,一下子来了50多位穿着红马夹的“亲戚”,他们有的买来了新衣服,有的抱来了各种食品,还有的拿出数百元塞给老人,问候声,欢笑声,一时沸腾了这家沉寂多年的小院。这帮“红马夹”亲戚就是郓城志愿者的部分会员们。一边是捐助问候的热闹场面,一面是早已联系好的建筑施工现场。
原来,前些日的一场大雨,引发了郓城贴吧一个“我替北环路孤寡老人请求帮助”的贴文。前几天的一场大雨突降,让老人居住的土屋院落成了沼泽地,房顶的漏雨及院内的积水全部淌进屋内,年久失修的土屋在积水的浸泡中惴惴欲倒,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已90高龄的两位老夫妻在狭窄的土屋里用脸盆接雨,吕斌心酸的泪眼模糊。这篇动情的帖子,被郓城志愿者协会会长吕斌第一时间看到,7月9日,他午饭都没顾的吃,立刻赶往了红庙村。
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困苦和艰辛。在红庙村东首,有一处树木杂草丛生、没有围墙的小院。走进这所小院细看,发现院内还藏着一间破土屋,屋顶破烂,地面潮湿,极其阴暗。就在这样的土屋里,年高90余岁的耄耋老夫妇侯兰贵、李尊士你扶我搀,相濡以沫。经过郓城志愿者协会吕斌会长询问,这对老夫妻无儿无女,仅靠微薄的低保来维持艰难的生活。丈夫侯兰贵,1926年3生人,解放前的民兵,曾参加过郓城战役、羊山战役的后勤服务,运物资,背伤员,为解放战争默默做出了贡献。妻子李遵士,也是1926年生人,1965年入党,曾担任过村里的妇女主任。两人17岁结婚,24岁时生过一个儿子,由于得病,丈夫不在家,没有看好,如果活着,老人说今年正好65岁了。说这些时,老人浑浊的眼里依然浸满了泪水。
望着孤苦无助的这对老夫妻,吕斌会长决定倡议为他们捐资建房帮助,当天下午,《水浒有爱,为红庙村一对孤苦老夫妻捐资建房》的倡议书发在了郓城贴吧,郓城志愿网站。第二天,吕会长又亲自买了砖、瓦送到了老人家,并联系了施工队伍。
7月12日,尽管小雨淅沥,但志愿者们仍从四面八方会聚唐塔脚下,9时正,一支50多人的志愿队伍来到了红庙村。退休的老政协主席张友彬来了,他不仅捐出了200元钱,还找到村干部商议为老夫妻进行民政帮扶。200元、100元、50元,志愿者们在简陋的小院里举行了捐助仪式,短短十多分钟,共为老人捐助了5260元。令人欣喜的是,唐塔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冒雨送来了1000元,恒基机械集团的志愿者们送来了慰问品。在这个寂静了多年的小院里,志愿者们有的帮忙搬砖盖房,有的给老人修剪指甲…..一个个“红马夹”忙的不可开交。
一个倡议,凝聚起爱心,一个志愿队伍,正奔放出最温暖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