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他坚持每日整修路肩边坡,保持路容整洁,用坏了100多把铁锨,1000多把扫帚;30年,他坚持每天往返30公里义务巡查刘楼道班所管理养的全部道路,累计里程超过3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圈;30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一项完不成、做不好的工作;30年,他熟悉自己养护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爱护路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硬是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艰苦的环境中养出了最好的路;30年,公路系统每年都有困难帮扶指标,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没有因为个人问题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一项要求!
他,就是菏泽市东明公路局106国道刘楼道班养路工王青云。 2006年,市、省和中宣部先后将其列为重大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
路在心中,魂牵梦萦
1978年8月,24岁的王青云接父亲的班,成了106国道刘楼道班一名养路工。“一张床,一盏灯,一口铁锅四面风”,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们受不了别人“和农民一样修理地球”的嘲笑,纷纷想办法调换了工作。他却认为自已守护的是“大动脉”,责任十分重大。最近十多年里,单位多次要求他担任道班班长,或者进城带民工负责路面养护,他却说,自己养路、护路已经习惯了,干别的很难再适应,还是天天在路上心里踏实。
106国道东明段全部为粉沙土路基,路沟里长年流淌着黄河水,当时路面窄,等级低,油路面直接与土路肩衔接到一起,保持路基稳定十分艰难。整路肩,填水毁,备土牛,还有每天清扫公路,就是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夏天太阳把人晒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风把脸吹得起冻疱,有时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酸甜苦辣没有让他觉得委屈,他所管养的路段一次又一次被评为“样板路段”,却让他感到无尚满足。时间久了,路在他的心中生了根,每一棵树、每一座桥、每一处转弯,莫不烂熟于胸。他用铁锨和扫帚清理和打扮公路,比“绣花”还要细心。
一场车祸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主动担负起每天一次15公里路巡的任务,骑着自行车查标志是否齐全,桥梁是好完好,路面有没有破损,路容是否清洁,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风雨无阻。2004年,改建后的106国道进行大规模绿化,为了保护小树苗,他每天披星戴月,带着干粮在路上“巡逻”,经常举着自制的“爱护路树人人有责”的牌子到村队和小学“搞宣传”。在路上,他被车辆碰倒过,被大雨淋病过,因为不让羊群啃树皮被牧羊人大骂过,因为不让人在路上偷土被打伤过。有人劝他:“路又不是你家的,何必管得太宽?”他回答:“时间长了,老觉得路是自家的一样。羊在路上啃树皮,就觉得象揭自己的皮一样难受,有人在路上挖土,就和割我的肉一样心疼!”
由于长期超期服役,106国道东明段2003年改建前路面破损十分严重,他开着农用三轮车四处找碎砖头,将砖渣和粘土拌和到一起,发现坑槽就及时去填补,决不让一个坑槽过夜。春节时无人帮忙,他就一个人开着三轮上路填补,道路平坦了,自己的心里才开始舒坦。
2003年秋,东明黄河大堤出现险情,正在建设中的106国道成为黄河抢险的“生命线”。他和同事们在刺骨的风雨中一干就是十多个昼夜,哪里车辆通行困难就在哪里抢修道路。当他一身泥水回去时,二十几亩秋庄稼全部烂在地里,家里的围墙成了一摊稀泥,房顶漏出来一个大窟窿,瘫痪的母音躺在床上骂他,他只能跪在泥水里给老人承认“错误”。
护路为本,业求专精
工作中他认识到,养护公路绝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有不少“学问”。下雨后他总是及时上路,通过路肩上的小片积水或流水痕迹,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为减少路基水毁,他琢磨出了保持纵横坡度、保留边坡“格巴”草、填“鸡爪沟”时必须“拍打”等一整套好的办法;通过填砖渣等方法解决了桥体与路基结合部容易因排水而出现“露骨”和塌方的难题。太阳在哪个方位、刮什么样的风,朝哪个方向干活最省力等,他都有一整套“土办法”,而这些,也是他辛勤劳动的乐趣所在。
为解决路基排水问题,1993年,他和工友们用石灰土做底,将路面挖补时收集起来的路面老油皮用铁锤砸碎,放在大铁锅里加热翻炒,摊铺成面层,做成了经济、实用的“再生沥青泄水槽”,被东明公路局在三条干线公路推广。2003年106国道建成后,单位没有资金及时修建标准泄水槽,他就用农村垛围墙的办法,在石灰土中掺上麦秸,再加入少量水泥制作光滑面,做成了最简单“石灰土泄水槽”,应用于整个106国道东明段,一次性节约资金达到160余万元。
亦忠亦孝,至情至深
王青云的父亲是东明公路局最早的养路工。“拾破烂也要当破烂王,掏大粪就要当时传祥”,王青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经常回去跟爹爹交流养路护路的体会。在他眼里,年年捧奖状、戴大红花,对父母是最大的安慰。
1995年,王青云的哥哥遭车祸身亡,撇给他的只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父亲里外操心,积劳成疾,因脑中风,下半身子整体瘫痪;母亲几乎哭瞎了眼,不久也脑中风;为了家中的光景更好一些,他的妻子象大男人一样开起了农用三轮车,却不幸摔裂了脊椎,穿上了“钢背心”,从此再不敢干重活。
十几年前,他的父母先后脑中风,老两口头顶头住在一个房间里,一躺就是十几年;十年前,他的哥哥遭遇车祸,撇给他3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家中的光景能好一些,他的妻子学会了象男人一样开着三轮车干农活,不幸摔坏了脊椎,腰里打上了钢板,再也不能弯下腰来干重活。父母要照顾、要护理,妻子要治病、要静养,孩子们要吃饭、要上学,在家里,王青云有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经常在夜里干农活;因为确实忙不过来,他把生病的母亲送到妹妹婆家供养,每逢节日,他就象女儿回娘家一样,带着大包小包看望生身母亲。孩子们不愿为家庭增加负担,一个个读完初中就不再读书。十几年下来,家庭的重担让这个1米75的汉子瘦得不足100斤。可是,不管家里窘迫到什么程度,每到工作时间,他就会出现在公路上,他所养护的公路永远是那样平整坚固、线条流畅、干净整洁。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经常一个人对着墙角发愣,他不能不责怪自己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女,也愧对跟他过了大半辈子、没享过几天福的妻子,可他从不后悔做了养路工。
青天作证,白云为伴。如今宽敞的106国道不会再有三十年前的旧貌,青云同志的爱路护路之心也决不会有任何更改。路是石头铺就的,他已把自己当成一块铺路的石子,把所有的情感融入的坚实的公路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