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孝老爱亲的典范更是层出不穷。为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掀起关爱家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于2018年开展了菏泽市首届“孝贤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了百名“孝贤之星”。三年的时光倏忽而过,至今他们的事迹仍然在感染我们、激励我们前行。2020年,第二届“孝贤之星”评选如约而至,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积极推荐,经评委评定、审核评议和媒体公示,我们又推选出了百名“孝贤之星”。
这些“孝贤之星”是全市孝亲敬老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真挚感人的事迹,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诠释着孝道思想的时代内涵,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真挚、善良、感恩、奉献的品质,是新时代菏泽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他们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敬老孝亲,仁爱礼善。走近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充满着令人鼓舞、催人向上力量的普通人。
曹县
孝贤之星——董金兰
董金兰,女,1988年生,曹县梁堤头镇邬庄村村民。董金兰的公公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每天都得吃药,婆婆和大伯哥都是二级智残。首先摆在家庭面前的是生存危机,一个家庭,两个残疾,还有一个病号,都不能干活,还要花钱。丈夫为了家庭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解决一家人的花销问题,照顾公婆和大伯哥的重担落到了董金兰的身上。
董金兰一个人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十几年如一日,吃苦耐劳,节衣缩食,不辞辛苦的照顾婆婆和大伯哥,还要教育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得打理家里的10多亩地,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面对生活的磨难,董金兰不叫苦不叫累,默默为这个家付出。
董金兰丈夫的叔叔家庭也不好,丈夫的婶婶也是智残,子女都不在身边,叔叔在外打工,她平常做好饭,还要端到婶婶家,照顾婶婶的日常生活。
自从董金兰走进这个家门,一家人虽然生活苦了点,但是其乐融融。百善孝为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董金兰孝顺老人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她常说:“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儿女最应该做的事。”
孝贤之星——李保轩
李保轩,男,1973年生,曹县邵庄镇袁场村村民。李保轩的家庭是一个特别不幸的家庭,他的妻子黄传云精神有问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花钱治病。夫妇膝下有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大学,一个上小学,正需要花钱,家庭开支全靠李保轩一个人来解决。李保轩的父亲早年去逝,母亲刘宗云瘫痪多年,无劳动能力,全天需要人照顾。在照顾妻子、孩子的同时,他需要分出更多的精力照顾母亲。李保轩本是兄弟两人,弟弟李保义一直未婚,年龄四十出头,偏偏又患重度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不能出力挣钱,生活上的所有开支也全靠李保轩出资。
本该是三个家庭,因为疾病,他们又不得不依偎在一起,一个大家庭就李保轩这么一个顶梁柱。李保轩除了照顾家庭生活起居外,还必须抽出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来养活这个家庭。为了挣钱,他曾去上海打工,把老母亲留给妻子和弟弟照看,其间,妻子突发精神病,他又不得不匆匆赶回,再把妻子送到医院。
自己的小家本来就生活拮据,一个人挣钱五个人花,还要挤出一份给自己的弟弟。李保轩主动担当,毫无怨言,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份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李保轩的做法深得全村村民的赞许,生活不易、工作不易,李保轩这份孝贤的优秀品质更是不易。
孝贤之星——刘昌学
刘昌学,男,1975年生,党员,任职于曹县孙老家镇政府。人总是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做到“孝”和“德”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刘昌学的母亲今年已有80岁,患有半身不遂的疾病已经十年。老人行动不便,这十年间,都是儿子刘昌学在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害怕母亲生褥疮,他每天都要给母亲翻身换尿布。每天处理母亲的屎尿、浆洗被褥、喝水喂饭成了他每天生活必要内容。十年间刘昌学不记得给母亲翻了多少次身,擦洗了多少次背,直到现在,母亲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刘昌学觉得护理病人身体的前提是要先把病人的心理护理好。为此,他每天抽时间和母亲聊天,及时疏导母亲的情绪,他说:“母亲,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让你受罪,我一定陪伴你走完生命的全部。”话语间都是给母亲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的信心。
他用宽容修炼内心,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有爱、和谐的生活氛围,他孝老爱亲,用心书写孝善人生。
孝贤之星——刘秀英
刘秀英,女,1965年生,曹县曹城街道王乐田村村民。刘秀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好母亲、好儿媳,多少年来,她始终如一照顾三位老人、两双儿女和三个侄女,受到了左邻右舍、远亲近邻的赞誉。
结婚以来,刘秀英一直和公婆同住,多年来,面对80多岁的公公婆婆,刘秀英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从无怨言,已成老人的精神支柱。她还有一个大伯哥,嫂子因车祸身体残疾,刘秀英主动将三个侄女接到自己家中,供他们上学,并教他们如何做人。生活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爱老的美德,不管平时有多忙,刘秀英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不开心的事情,她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有一次老人不慎丢了50元钱,立刻上了火,刘秀英从自己兜里拿出50元,说钱找到啦,使老人开心,就这样从点滴小事记挂着老人,用事实和行动感化着老人。不止这样,刘秀英还要照顾一位无妻无子女年近80的堂叔,堂叔身体不好,平时无人给他照料与温暖,脾气和生活习惯都同平常人不一样,刘秀英就像一个女儿样,用真心真爱去关心他照顾他,多年来在她的精心护理和引导下,不但身体变好了,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见人就说这不是我的侄媳妇,是我的好女儿。
刘秀英在用大爱无疆诠释孝老爱亲涵义的同时,也时时不忘对身边子女进行思想、学习、工作上的教育,要他们好好学习,遵纪守法,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一个有用的国家栋梁之才。
孝贤之星——鲁洪德
鲁洪德,男,1948年生,曹县古营集镇鲁楼村村民。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营集鲁楼村,就有这样一位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叫鲁洪德。
鲁洪德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已经70多岁,他还有一位99岁高龄的母亲,腿脚不灵活,常年卧床。鲁洪德是家中独子,照顾母亲的重担自然落在他身上。每天为母亲清理大小便、揉肩捶背、洗澡擦身,鲁洪德和妻子都亲力亲为。
为了让母亲下床走动,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天气好的时候就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缓解烦闷的心情;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学习按摩手法,亲自为母亲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每次病重,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寸步不离,精心守护,直到老人康复出院。
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顾下,母亲康复的非常快,直到现在,母亲还健在。虽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事迹,但鲁洪德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这种孝敬老人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孝贤之星——任明超
任明超,男,1970年生,曹县仵楼镇周庄村村民。七八年前,任明超家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常年有病,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而自己又患糖尿病,仍坚持托起一家人的希望。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任明超每天照顾母亲的大小便、吃穿、擦身等日常。为了让母亲更好的恢复,每天推着轮椅带母亲外出晒太阳。为了让母亲睡着舒服,她买来气垫床。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妻子最近几年身体不好,一场大病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是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他用真情陪伴着妻子,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的痛苦,树立生活的信心,面对因疾病折磨而烦躁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争取妻子的早日康复,他先后带着妻子去了许多大医院,又在济南做了手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妻子顽强的战胜了疾病,奇迹般的康复了。
他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这个家庭的希望,用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每一份角落。他用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与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孝贤模范。
孝贤之星——邵光勇
邵光勇,男,1977年生,任职于曹县调查队综合科。邵光勇十分注重孝老爱亲,他经常教育子女尊老爱老,感恩父母家人。周末节假日,他经常带孩子回到农村家中看望老人。他去外地出差,每次都想着给家中老人带回一些当地的特产。近几年,他父母和岳父母先后生病住院,他一边抓紧时间做好工作,一边抽出时间在医院陪护老人,跑前跑后。经常是白天去单位工作,夜间坚持到医院陪护,家人劝他休息,他说,越是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就越需要子女的陪护,这是子女最起码的责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邵光勇不仅在家非常孝敬老人,还把敬老爱老的理念付诸行动,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他非常注重关爱社会上的老人群体,近年来多次组织和参与曹县志愿者协会关爱老人活动,连续4年在重阳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给老人送去牛奶、水果等食品,并组织志愿者包水饺,与孤寡老人一起过节。先后两次组织“严冬温暖行”关爱老人活动,在寒冷的冬季为老人送去棉衣棉被等。他在工作中多次进行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在农村养老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从改善农村老年人经济生活状况、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调研报告被纳入优秀调研分析成果,并经上级部门综合后上报。为了能给农村贫困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先后利用大众网、齐鲁网等媒体,拍摄采写了大量老年人生活题材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呼吁社会上更多人去关注老人,关爱老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每次去有老年人的贫困户家中,都认真与老年人座谈交流,了解让他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逐项落实医疗、养老、危房改造等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整理家庭卫生,积极协调落实各种扶贫政策。
孝贤之星——孙雪连
孙雪连,女,1988年生,曹县古营集镇朱庄寨村村民。提起孙雪连,认识她的人总是赞不绝口,都称她是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结婚头几年,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前几年,婆婆突然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丈夫也变得有些神经,经查患了精神分裂症,经常脾气暴躁,对孙雪连骂骂咧咧,再加上年幼的孩子,生活真的像是雪上加霜,从此一家几口人的日子全靠孙雪连一人撑起。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婆婆卧床的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床铺总是干干净净,屋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湿疹,孙雪连做到了为人儿媳所能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承担着赡养婆婆、培养幼子的重担,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
孙雪连还有一个侄子,在侄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侄子两岁前,一直是孙雪连的母亲照顾,侄子两岁后,孙雪连的母亲去世,孙雪连就将侄子接到自己家中抚养,跟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同上学,现在侄子已经十岁了,村里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她有三个孩子。
孙雪连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她心里永远只有老人和孩子,唯独没有自己,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坚强女性。在孙雪连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撑起了一个家。
孝贤之星——涂伟
涂伟,女,1975年生,党员,任职于曹县农业农村局。涂伟与丈夫结婚后,一直把孝敬老人作为传家宝,她和丈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结婚后,考虑到公婆在农村生活不便,夫妻二人便把公婆接到自己的家中,特别是婆婆,早年患有骨质疏松症,不能做家务,而且还患有其他病症,生活需要人照顾。丈夫是公安干警,特别忙,涂伟尽管工作也很忙,但她理解丈夫,不愿耽误丈夫的工作,就牺牲自己的时间。涂伟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早早地把饭菜做好,给老人端到眼前,利用上班的路上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下午下班后,及早赶回家,伺候老人,为孩子辅导功课,看孩子写作业。没事的时候给二老梳头、洗脚、洗衣服。这么多年来,婆婆的身体除了骨质疏松症外,没有其它毛病,老人也一直夸奖她是个好儿媳。
2016年6月,公公患上了癌症,卧床不起,婆婆因患有骨质疏松症,不能照顾公公,丈夫的工作没有早晚,照顾公公的重任又落到涂伟身上。她给公公喂饭、擦洗、端屎端尿,从没有一句怨言。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从公公患病卧床不起到离世,在床上躺了5年,她像女儿一样伺候公公,公公临死的时候,拉着她的手,满眼热泪说:“你比我闺女都做的好,我死了也值了”。
孝贤之星——王海真
王海真,女,1972年生,曹县庄寨镇纸坊村村民。王海真是一位地道本分的农村妇女,生活中热情、善良、乐于助人。
王海真的丈夫有一位大娘,今年97岁高龄,大爷已去世去年,留下大娘一人,身边无儿无女没人照顾。老人近几年身体情况越来越差,生活已经不能自理,都是王海真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不管冬天天气多冷,她都去看望老人,为她送去棉衣棉被,夏天再热,王海真都按时给老人洗澡、洗衣,更换床单。每到换季,就给老人买新衣服,老人身体稍有异常,就赶紧给老人熬姜汤,到医院检查。她丈夫也非常勤快善良,忙完了外面的工作,回到家中也会帮助王海真做一些家务活。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就到厨房帮忙给老人盛饭,先送过去让老人吃。晚上还帮老人洗脚、铺床。
虽然不是老人的子女,但王海真用自己的一片孝心,让老人有了一个心理依靠。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王海真比亲女儿还亲。她把爱心、热心传递给了下一代,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如今,王海真的两个子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都特别懂事孝顺,有好吃的,知道先拿给长辈吃,从不和大人顶嘴,有空还帮着母亲干家务活。
孝贤之星——张海良
张海良,男,1971年生,党员,任职于曹县青堌集镇刘寨村支部。平日里,无论有多忙,张海良都会抽出时间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和父亲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快乐。老人爱吃的东西,他总是定期买回家,每次去外地,也会每天给父亲打电话聊天,回来时一定会给老人带回特色食品、衣物等。慢慢的成为了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现在父亲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每天这样给父亲聊天、做饭,不嫌烦吗?”他只是说:“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
自己的老人能够老有所依,但是看着村里那些无人照料的鳏寡孤独,他心里沉甸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为村支书,不能只照顾好自己的老人,村里的老人我也有责任照顾好。”于是,上任以来,他每月都会组织村干部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每逢节日,他都会到老人家中和他们一起过节。十几年来,他一直把村里老人的冷暖牵挂于心,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一群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张海良发现很多村中的“五保”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生活毫无质量。他希望能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2013年10月,青堌集镇敬老院进行“公办民营”改革,通过招标,他成功接下这个项目,成为了青堌集镇敬老院的院长。刚开始的时候,张海良不知道如何做好养老事业,就从如何搭配膳食、如何更好的与老人们沟通等学期起,慢慢地从管理敬老院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在为老人们提供告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他更加关心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院里所有老人的生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逢老人过生日他一定会买来生日蛋糕,热热闹闹给老人过生日,让老人享受到家的温馨和快乐。
张海良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老敬老,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晚辈应尽的义务。”七年来,他用一名共产党员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亲敬老的感人篇章。
孝贤之星——张怀亭
张怀亭,男,1973年生,曹县闫店楼镇吕庄村村民。张怀亭的父亲已去世多年,母亲97岁高龄且体弱多病,妻子万玉梅身患乳腺癌多年,三年内做了两次手术,唯一的孩子也患有先天性肢体二级残疾,目前在学习电商。
一家老小全靠张怀亭一人支撑,为了方便照顾老母亲和家里,他放弃出远门打工,一心一意在家细心照料。家里生活条件非常拮据,有时他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挣钱也要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毕竟在农村没有在城市里打工挣得钱多,根本不敢多浪费一分钱。张怀亭每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也不忘对母亲嘘寒问暖,帮她按摩、洗脚、梳头、和她说说话。
没有太大文化的张怀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97岁的寿星被夫妻两个伺候的舒舒服服、干干净净的,每天都乐呵呵的坐在家门口,邻居们看了都夸她有福气,生了这么个好儿子,又娶了这么好的儿媳妇。
孝贤之星——张清贺
张清贺,女,1986年生,曹县孙老家镇潘庄村村民。张清贺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淳朴善良,孝顺贤惠,整个家庭团结融洽。特别是嫁到潘庄十多年来,她上孝公婆爷爷,下贤丈夫子女,团结妯娌邻居的事迹,在潘庄村传为佳话,是公认的好媳妇。
张清贺结婚已经十个年头,至今仍和公婆爷爷住一个院里。爷爷84岁了,常年有病,行动不便,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张清贺每天起来要先为一大家人做饭,再和婆婆两人轮流照顾爷爷吃穿。公公2016年得了脑梗,期间住了两次院,住院期间,都是张清贺在医院精心伺候,经治疗,现在已逐渐康复,可以下床活动了。屋漏偏逢连阴雨,2018年,张清贺的儿子出生了,患有先天性耳朵残疾,需要进行人工耳蜗的手术。张清贺每天早出晚归,既要照顾家里,又要忙碌着农活,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张清贺洗衣做饭,接送孩子上学,默默地撑起了这个家。
透过张清贺的点滴生活,我们看到一个新时代农家媳妇的贤良淑德,无不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善、美”的真正含义。
孝贤之星——赵振兰
赵振兰,女,1961年生,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村民。结婚以来,赵振兰和丈夫与公公生活在一起,家庭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疾病让原本勤劳、健康的公公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不幸让这个家庭像失去主心骨一样乱作一团。这时候坚强、勇敢的赵振兰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操持家务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一边照顾公公的吃喝拉撒。
因为要给公公看病,家里的经济条件一下紧张起来。即便如此,她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的公公。有好饭好菜,她总是第一个端给公公。有时候,即使自己生病了,也不舍得先吃。她怕公公长期躺着生疮和肌肉萎缩,就坚持每天给公公擦拭身体和按摩。她怕公公整日躺着心情不好,就坚持每天给公公唠叨家长里短。有时候她自己忙,就让自己的孩子常陪爷爷玩,逗老人开心。老人想吃啥、想干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为此,公公常常流下感动的泪水,一遇到来家里做客的人,他就说:“我是赵振兰的公公,可是她对我比亲女儿还好。”就这样,在赵振兰的操持下,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家里的欢声笑语又多了起来。
有时候赵振兰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卧床的公公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性情暴躁,对赵振兰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开心。赵振兰宽容的说:“老人家身体不好,心情难免会受影响。换成任何人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我没把老人照顾好!”就这样,多年如一日,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公公。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赵振兰。赵振兰用她无限的包容和理解,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公公多年,期间,赵振兰很少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她说:“要是我回去了,公公怎么办?他也是我的爸爸,我照顾他就是照顾我的爸爸,我的父母也支持我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