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重要活动最新热词文明聚焦新闻资讯志愿服务文明创建道德模范讲文明树新风
道德建设文明播报未成年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荐视频推荐阅读公益广告乡村文明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贤之星事迹展播
作者:  来源:菏泽市文明办

  菏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孝老爱亲的典范更是层出不穷。为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掀起关爱家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于2018年开展了菏泽市首届“孝贤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了百名“孝贤之星”。三年的时光倏忽而过,至今他们的事迹仍然在感染我们、激励我们前行。2020年,第二届“孝贤之星”评选如约而至,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积极推荐,经评委评定、审核评议和媒体公示,我们又推选出了百名“孝贤之星”。

  这些“孝贤之星”是全市孝亲敬老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真挚感人的事迹,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诠释着孝道思想的时代内涵,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真挚、善良、感恩、奉献的品质,是新时代菏泽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他们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敬老孝亲,仁爱礼善。走近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充满着令人鼓舞、催人向上力量的普通人。

单县

孝贤之星——白东菊

  白东菊,女,1951年生,党员,北城民间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兼单县志愿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白东菊在家中孝敬公婆、贤淑有礼,与丈夫相敬相爱、相携相助,对儿子精心教育、尽责尽力,与妯娌、兄弟姐妹和亲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家人相亲相爱、温馨和谐。

  白东菊幼年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家里请来保姆候张氏照顾她,母亲让白东菊称呼她为“娘”,一直到白东菊五六岁才回家,后期保姆女儿远嫁,儿子残疾,无人照顾生活困难,白东菊得知这个情况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为她做饭、洗衣、洗头、洗脚、剪指甲,多年如一日,尽心竭力,躬行“孝道”,直至三年前候张氏去世。

  退休后白东菊发挥余热,带领一些退休人员成立了北城民间艺术团党支部,在白东菊的带领下艺术团经常开展助残助老活动,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为这些老人带去文艺节目。迄今为止白东菊的足迹已踏遍单县乡镇街道所有的敬老院。

  白东菊恪守传统美德,传承了一种良好家风,建功立业,彰显了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行动,彰显了情怀和爱心。芳华无悔谱华章,传承美德美名扬,白东菊用责任、爱心、奉献和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孝贤之星——惠明雪

  惠明雪,男,1967年生。单县蔡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惠明雪和廉金环夫妇,从2000年就照顾不能自理的长期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村里公认的好媳妇、大孝子,在惠明雪夫妇细心照顾下老人们这些年没有受罪看,照顾的很周到。不幸因病老人在2009年和2018年相继去世。

  2008年管庄规划新村时老父亲因为神智不清,常常拿邻居家东西,惠明雪都一一给人家送去,并给邻居赔礼道歉没有一点怨恨父亲的意思。特别是老人有病时,惠明雪夫妇更是关心爱户老人,不管有多忙,对老人的吃喝拉撒更是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帮婆婆洗脸洗头,多少个半夜惠明雪还要到父母床前查看被子盖好没有,害怕老人受凉感冒。同时他们也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到处献爱心。

  从这些事迹中看出惠明雪夫妇的善和美,知道感恩,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他们夫妇是我们的学习的好榜样。

  惠明雪作为一名志愿者到处献着爱心,全心全意的服务社会,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的爱献给有困难的人是他的志向和目标,无私奉献为大家服务。为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停奋斗和探索、服务群众需求,每次志愿活动惠明雪都积极主动参与。大家捐款给困难老人买东西惠明雪每次都第一个捐款,烧锅、打水、给老年人端碗、是他经常干的活,到他吃饭时锅里就没有饭了,可惠明雪没有一点怨言。2018年度2020年度惠明雪都被县志愿者总会评为志愿者模范,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孝贤之星——李红

  李红,女,1973年生,单县郭村镇苗楼行政村王楼村村民。李红是一位癫痫症患者,神情稍有木讷,但她却是一位朴实、善良、孝顺的好儿媳。李红的丈夫王俭周兄弟共有五人,四个哥哥常年在外务工,因此李红夫妇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

  2016年,李红的公公因脑血栓常年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直到公公今年春天去世,李红四年如一日为公公端茶喂饭、清理大小便,从没叫过一声苦,没说过一声累,邻居曾问她每天这么辛苦,抱怨过吗?李红笑着说:“照顾自家老人有啥抱怨的,再说了我娘家父母由我哥哥姐姐照顾,不需要我管,我娘家父亲让我只负责照顾公婆就行了,况且我本人有时会犯癫痫病,又不能外出打工,身体正常的情况下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在公公去世后,李红又主动承担起照顾80多岁的婆婆的责任,从饮食起居到精神慰藉,把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

  婆婆逢人就夸:“俺这个儿媳妇可好了,自从今年春天老头子走后,她怕我一个人孤单,把我接到新盖的楼房里,还专门给我安装了空调,还有这新床单被套都是这儿媳妇给买的,按时给换洗。平时洗衣做饭啥都不用我管,吃过饭连个碗都不让洗......”婆婆言语里满是幸福和欣慰。李红接过话茬说:“让她老人家一个人住在老院子里我们不放心,尤其晚上,平时俭周他不在家,我跟婆婆做个伴,相互有个照应还是挺好的”。

  平日里婆媳二人就这样像母女一样朝夕相伴、和睦相处,受到周围邻居的一致称赞,在周边是出名的孝顺儿媳。

孝贤之星——马翠敏

  马翠敏,女,1973年生,中共党员。马翠敏是一名南城街道白云街区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母亲,一名妻子,一名女儿,一名儿媳。她在生活中扮演了多个角色,但她在每个角色中都做到了真心真情的付出。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工作要干好,老人、孩子也要照顾好,这些都是我该干的。”

  2010年,马翠敏的婆婆不幸患上了乳腺癌,病情来势汹汹,作为儿媳,她悉心照料,到处求医寻药。2013年,其公公也不幸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更因工作忙碌,成天不在家,马翠敏一人担起了照顾公公婆婆的重担,每天忙前忙后,在家里饮食上注意老人的健康搭配,并购买了一些辅助健身器械帮助老人康复锻炼,在外也是积极了解相关知识,同有相关经验的同事朋友交流,希望老人早日康复。就这样,马翠敏每天家里工作单位两点一线的忙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照顾就是好几年。她不仅照顾生病的公婆,还悉心照顾自己年迈的亲生父母,她从不喊苦不喊累,都说床前没有百天孝,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文化,无私奉献、勤俭持家、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孝贤之星——司洪磊

  司洪磊,女,1978年生。司洪磊的叔公现年45岁,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生活成半自理状态,时常赤身裸体,无所顾忌。“叔叔20岁那年到北京打工,与当地一名姑娘自由恋爱,在逃婚的路上,遭姑娘家人堵截殴打,回家后积郁成疾,落得精神障碍。”司洪磊的丈夫王长明介绍说,其叔王启场患病后,跟着爷爷、奶奶居住。10年前,爷爷、奶奶相继辞世,叔叔就由结婚三年的王长明、司洪磊夫妇照顾。后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庭负担有增无减,王长明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而司洪磊在家既要照顾叔公、孩子,又要做家务、干农活,还要抽空到一家工厂做工,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起初,丈夫王长明在家,他会把叔叔的裸体先遮挡一下,司洪磊才进屋料理家务;一旦丈夫外出,司洪磊就叫来邻居帮把手;后来孩子长大了,也成了母亲的好助手。然而,赶在着急的时候,司洪磊就扭着头先把叔公的身子遮蔽了,再把饭菜放到跟前,尽快更换被褥、打扫卫生。时间长了,规避不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我常想,叔叔是病人,是自家亲人,他又不是故意的,我咋能和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计较呀!”司洪磊坦然一笑。

  司洪磊坚持每天送饭时,清除污物,开窗通风,不耐其烦地引导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司洪磊还专门为叔公改造了照明线路,开关设置在自家,一到傍晚就打开照明,听到叔公的鼾声,方才关闭。夜里一旦听到动静,就首先打开开关,唯恐叔叔有闪失。因为照顾行为异常的叔公,司洪磊很少去居住不远的娘家,即便赶在娘家饭时,她也要先把饭菜给叔公送来,再慌忙地折回吃。

  这些年,在晚辈们的悉心照料下,王启场似乎“明白了一些事理”,见到侄子、侄媳、侄孙为自己奔忙,就会投来异样的目光,有时变得“很乖巧”。只要听到司洪磊温和的话语,王启场几乎“不走样照办”。“叔叔还年轻,我们一家老小为他多着想些、多照顾些,他的人生就会走得长一些!”司洪磊如是说。

孝贤之星——宋雪梅

  宋雪梅,女,1967年生。宋雪梅是村里公认的好媳妇,面对别人的称赞长总是淡淡的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责任。”

  10年前他的公公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她和婆婆一起照顾生病的公公。早晨起来他先去公公床前问他愿意躺着还是坐起来吃早饭,在晚上他给老人脱衣服擦身体伺候老人睡觉,十几年如一日,有时老人病情严重,大小便失禁等,他就会给老人换洗脏衣服,擦身上,洗床单但从来不嫌老人脏,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十几年间都是他给老人理发却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雪梅待我们比亲闺女还亲。他不仅是好媳妇,还是好婆婆,好奶奶,她儿子媳妇在外打工,他既要照顾公婆,还要照看孙子,孙女,他媳妇也总是说俺婆婆带我如亲闺女,我一定待安婆婆如亲妈,因为她自己的一言一行儿媳妇都是看在眼里的,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不光对家里人好,对邻居也是没得说,帮助照顾那些儿子女儿在外打工的孤寡老人,给老人理发,送吃的,帮老人干活从来不埋怨。她身上有着家庭妇女特有的善良和淳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保持着幸福快乐。

孝贤之星——田茂生

  田茂生,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任职于浮岗镇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中心。田茂生

  的岳父没有儿子,去世前生了一场大病,那时他和妻子还没有结婚,便毅然决然在医院里陪伴老人,帮老人洗脚 ,按摩,贴身伺候。老人临走的时候,看到女儿能找到这样一位女婿,也就放心了。岳父去世后,岳母便在两个女儿家轮流居住,二十年来,田茂生

  从来没有让老人生过一次气,老人牙口不好,他总是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好。老人腿脚不利索,每逢星期天,他总是推着老人到公园里看看风景,陪老人散心。特别是老人的最后几年,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会清醒一会糊涂,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对两个女儿开口就骂,却从来没骂过她这个女婿,老人家总是把女婿当成自己的“大哥”。每有闲暇,他总会坐在老人旁边,与老人拉家常,让老人讲述过去的事,尽可能的唤醒老人的记忆。老人爱好打骨牌,他总是故意把好牌打烂 ,换得老人开心。老人爱吃烤地瓜,每次下班回来都要捎一两块热乎乎的地瓜。后来,连襟过世,老人渐渐卧床不起,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便在老人旁边租住了房屋,妻子便与老人住在了一起。为了能让老活动活动筋骨,每天早起先把老人架起来坐在轮椅上。晚间十点多,老人还没有睡意,他总是把老人伺候睡下才能回家休息,第二天还要早起赶去上班。二十年来,他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看待,老人在95岁高龄才离开人世,这也有这个女婿的一份功劳。

孝贤之星——魏宁

  魏宁,女,1987年生,预备党员,东城街道办事处高庄户村村民。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魏宁身上,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这孝媳还是侄媳。如今,一个半身不遂65岁的三伯、一个精神智障72岁的二伯,都跟随侄媳妇魏宁一块生活。两个无血缘关系的孤独兄弟在侄媳妇的精心照料下,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穿的干净体面,吃的开心。家里婆婆、丈夫、二个孩子,一家七口人,日子过得温馨幸福,欢声笑语充满农家,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2009年冬,22岁的魏宁大专毕业后,嫁到婆家。当时公爹已不在世,只有婆婆领着丈夫和两个姐姐生活。丈夫排行老三,家中缺劳动力、无技术,生活不那么宽裕。魏宁在家受到爹妈的良好影响和教育,到婆家后,一直传承着勤俭持家、孝善敬亲的美德。之前,不知道丈夫还有两个伯伯,均未成家,并存在着精神智障和肢体残疾,生活勉强自理。魏宁一到婆家,看到这一情况,心里泛起了恻隐之心。主动和婆婆商量,既然是自己的亲伯伯,咱们就应该是一家人了。他们虽然有政府扶持帮助,但吃不好住不舒,又脏又乱的家庭环境是现实。再说外界邻居村民知道了,对咱也有不好的影响。魏宁说服了婆婆和丈夫,把两个伯伯接到了自家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添置了家具,更换了衣服,跟随婆婆、丈夫一块生活,两个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两位老人健康愉快地生活着。一提到魏宁,老人就泪水夺眶而出,逢人就讲,“俺兄弟俩命苦,为曾想到天下遇到了魏宁这么好的孩子,对俺胜似亲爹亲娘,俺真是一生难补孩子的情呀”。

孝贤之星——殷素兰

  殷素兰,女,1941年生,龙王庙镇小孟庄行政村张庄自然村村民。六年来,年过八旬的殷素兰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殷焦氏,用一颗颗孝心,传承着优良的孝善家风。

  殷焦氏今年103岁,五世同堂,2013年6月1日,96岁的殷焦氏起床穿衣服时不小心摔倒,导致髋骨骨折。医生告诉我们老人年纪大了,身材又属于瘦小型,不建议手术,建议回家休养。殷焦氏屋内干净整洁,殷素兰正在旁边悉心照料。殷焦氏躺着的床旁边还放置着一张小床,据了解,另一张床是殷焦氏大女儿殷素兰休息的地方。她23岁时逃荒嫁在哈尔滨市,养育4个女儿,2013年殷焦氏卧倒在床,为了照顾殷焦氏,殷素兰在家人大力支持下,毅然回到娘家常住,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清理便盆、喂饭、擦洗、聊天、推着轮椅出去遛弯……已经成为了殷素兰的生活习惯。为了避免母亲生褥疮,殷素兰与家人始终保持每天为老人擦洗身体,每两天洗一次头发、换一身干净衣服。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推着殷焦氏出门遛弯,上午出去一次,她累了就推着回家休息,吃过饭,午休之后再推着出去玩一次,让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殷素兰一天24小时和殷焦氏在一起,做到了6年如一日、寸步不离地照顾。原本殷素兰也有糖尿病,为了让自己有个好身体能照顾殷焦氏,这六年里她严格遵守自己的饮食,确保自己有个好身体。如今老母亲去世了,她也尽了孝心。邻里和善、团结、孝顺的家风仍然在殷素兰这个大家庭中演绎着。

孝贤之星——张红艳

  张红艳,女,1973年生,单县曹庄乡李庄行政村张庄自然村村民。今年47岁的张红艳娘家在河南省许昌市。20多年前,张红艳和在许昌市打工的张庆科相识相爱,并回到单县曹庄乡老家结婚,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后来,随着公公、婆婆身体每况愈下,她悉心伺候,尽可能地不让老人劳累。后来婆婆因病去世,公公反复医院治病。家里耕种着十几亩地,几乎每年都是收了庄稼,有了钱,公公就会犯病住院治疗,钱花完了,他的病也就好了。结婚这么多年家里都没有多少积蓄。但是张红艳觉得为父亲看病,这钱花的值,就是再劳累、再困难都值得。

  为了维持家里的花销,15年来丈夫张庆科一直在外打工,张红艳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伺候卧病的公公,还要耕种十几亩田地,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她坚持冬季一周、夏季一天为公公洗澡一次,公公大小便大都解在床上,每天两三次,这对张红艳来说,是一件最为繁重的活儿,必须吃力地为老人翻身子、擦洗清污、换洗被褥等,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有亲戚心疼张红艳,就劝她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张红艳不答应,说:“让别人伺候老人,花再多的钱,也没有儿女的这份亲情。让老人享受应有的亲情,我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就这样,张红艳悉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公公15年直至去世。张红艳孝善敬老的举动在传为美谈,成为周边群众学习效仿的榜样。

孝贤之星——张秀荣

  张秀荣,女,1938年生,单县高老家乡刘寨小学退休教师。从1988年开始,张秀荣三十年如一日,赡养叔公刘世禄。

  2015年农历七月初三,93岁的叔公摔倒在地,造成左胯骨断裂,卧床半年有余。期间,张秀荣不敢轻易离开半步,擦屎端尿,送饭端水,洗涮清污,稍有怠慢,就会遭到叔公的埋怨。每次给叔公清理排泄物,她都会深度作呕,等吐完了,再忍着继续清理,反反复复许多次。四叔看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惭愧难当,诅咒自个“老不死”“真该死”,开始用绝食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张秀荣便着急起来,就做些老人爱吃的饭食,送到其眼前,好言相劝,但老人仍就不理不睬。张秀荣遂改变策略,当面津津有味地连吃带喝,故意馋诱四叔。也是因为被侄媳的孝心感染,刘世禄老人最终没有“犟过侄媳”,开始进食了。

  目前,四叔可在轮椅的辅助下,大小便自理,情绪相对稳定多了,张秀荣老人也随之减轻了些许负担。

  张秀荣的儿女们均居住不远,然而连续5年了,她没有去过单县城里的女儿家,就连赶集上店都很少。随着年事已高,张秀荣老人更加珍惜晚年时光,也愈感责任重大,总是担心叔公有闪失,辜负了先人的嘱托,也枉费了30多年的辛劳。

孝贤之星——张云菊

  张云菊,女,1975年生,终兴镇五里庄行政村徐关庙村民。张云菊有两个孩子,为了生计对象常年在外打工,她是娘家的独生女,父亲患有脑血栓,一级残疾,母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婆婆、公公身体也不好,娘家与婆婆家离得很近,有一里路,每天早晨一起床她先为婆婆家打扫卫生做饭,然后再到娘家洗衣做饭,就这样张云菊婆家、娘家的大事、小事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张云菊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幼的赞歌,在每个平凡的家庭中,自古都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理的,作为一个儿媳妇,她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方法,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慕,了解长辈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的承担这这份责任和义务。

  传递一份爱心,慰藉一颗心灵,传递一种新风尚,张云菊更想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她积极加入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其他村镇的志愿者走向街头,走向学校,走向农村,开展扶贫帮困义务咨询,法律讲座,关注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多次受到爱心协会的表彰,2015年她在“611”工程爱心帮扶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611”爱心大使。2016年被评为优秀会员。

孝贤之星——赵爱云

  赵爱云,女,1972年生,单县园艺街道办事处张黄庄行政村村民。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在张黄庄村,提起赵爱云,大家都伸出大拇指:真是位难得的好媳妇!大家都对她称赞不已。

  结婚前,婆婆有重度精神病史,而且身体多病,常年卧床不起。在赵爱云的精心照料下,婆婆起居基本正常了。天有不测风云,婚后十年,赵爱云公公因病去世,丈夫的去世对赵爱云的婆婆带来的巨大的打击,原本平稳的病情越发沉重,面对家人竟全然不认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赵爱云强忍着悲痛,一边安慰丈夫正常上班,一边主动承担起对婆婆的全部照顾义务,从那时起,马玉凤一人承担起照顾精神异常的婆婆。

  由于公公的离世,婆婆病情曾一度加重,精神异常,发作时 ,婆婆发病时,会整夜睡不着,有时还往外跑,赵爱云就整夜地陪着婆婆,生怕发生意外。婆婆睡不着,她就为婆婆捶背按摩。邻居们有时开玩笑说:“这样的婆婆你还看这么紧,跑了省你的事了,赵爱云就说:“如果婆婆走出家回不来了,我和丈夫这样的妈妈也没有了。”婆婆一发病至少得一个星期才能好,严重时要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每一次发病,赵爱云都会筋疲力尽。她总是咬着牙为自己打气:“无论有多难,我和丈夫都要让婆婆好好活下去!

  结婚几十年以来,赵爱云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说:“正是由于她的支持,我才能安心地在外面工作。”赵爱云用自己柔弱而又坚强的双肩同丈夫一道支撑着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现在婆婆病情逐渐好转,一家人和谐温馨,其乐融融。正如邻居所说:“像赵爱云这么好的媳妇,一定会有好报。”祝愿赵爱云一家平安健康,生活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黄亚敏
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菏泽站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鲁ICP备11012472号-1